中国研究生考研网首页 > 考研资讯 > 考研政策 > 正文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点击数:3278 发布时间:2025-04-22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议

  教研[2025]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研究生教育体系的要紧组成部分,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要渠道。积极进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全方位建成小康社会、建设革新型国家的势必需要,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势必选择。进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水平。依据《教育部 国家进步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建议》,现就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明确改革目的

  以职业需要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渠道,打造与经济社会进步相适应、具备中国特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改革招生规范

  坚持招生规范改革为人才培养服务的方向。积极推进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分类招生。打造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征的选拔标准,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方法,重点考查考生综合素质、运用基础理论和专业常识剖析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与职业进步潜力。拓宽和规范在职职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的途径。

  3、健全培养策略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的是学会某一特定职业范围有关理论常识、具备较强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可以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单位应依据特定职业范围专门人才的常识能力结构和职业素养需要,与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学习技巧,科学制定培养策略并按期修订。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须分别拟定培养策略。培养策略应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比重。鼓励培养单位结合地区经济社会进步特征和自己优势,制定各具特点的培养策略。培养策略的制(修)订工作应有有关行(企)业专家参与。

  4、改进课程教学

  培养单位应紧密围绕培养目的,优化课程体系框架,优选教学内容,突出课程实用性和综合性,增强理论与实质的联系。革新教学办法,加大案例教学、模拟练习等教学办法的运用。健全课程教学评价标准,转变课程考核方法,重视培养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着重考察研究生运用所学入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5、加大实践基地建设

  培养单位应积极联合有关行(企)业,打造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一同打造完善实践基地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明晰各方责任权利。明确研究生实践内容和需要,完善实践管理方法,加大实践考核评价,保证实践水平。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重视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质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6、强化学位论文应用导向

  培养单位应依据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建议,分类拟定专业学位论文标准,规范专业学位论文需要。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应源自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行业应用价值。专业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常识技能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研究报告、规划设计、产品研发、案例剖析、管理策略、创造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专业学位论文应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阅。专业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不少于三分之一的有关行业具备高级职称(或相当水平)的专家。

  7、推进与职业资格衔接

  对拥有条件的专业学位类别或培养单位,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和实践考核与特定职业人才评价标准有机衔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质有效衔接,推进专业学位授与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有效衔接。

  8、充分调动研究生积极性主动性

  促进研究生全方位进步,着力增强研究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革新精神和擅长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鼓励培养单位引导研究生制定职业进步规划、提升对职业范围及职位的认识。鼓励培养单位拓展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激起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研究生早实践,多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职业胜任力。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创业能力培养,健全就业指导。加快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奖助体系,创造有益于研究生成长成才的环境。

  9、加大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单位应依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征,聘请有关学科范围专家、实践资深的行(企)业专家及国(境)外专家,组建专业化的教学团队。加大教师培训,选派年轻人教师到企业或有关行业单位兼职、挂职,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鼓励培养单位对研究生导师按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分类制定评定条件,分类评聘,逐步形成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大力推广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看重发挥校外导师用途。依据不同专业学位类别特征,探索导师组制,组建由有关学科范围专家和行(企)业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一同指导研究生。

  健全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育人责任。依据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征,科学合理拟定考核评价标准。将出色教学案例、教程撰写、行业服务等教学、实践、服务成就纳入专业学位教师考核评价体系。

  10、健全水平保障体系

  培养单位是品质保障体系的主体。培养单位应健全校内水平监督机制,打造招生、培养、学位授与等全过程水平保障规范,加大专业学位毕业生就业水平和职业进步跟踪。依据专业学位类别,分别设立培养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规范文单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委员会中应有肯定比率来自行(企)业的专家。

  国家按专业学位类别(或范围)制定博士、硕士专业学位基本需要,打造与特定职业职位需要相适应的水平评价标准,健全水平监管规范,加快打造管理服务平台,推进招生、培养、就业信息公开。

  十1、鼓励拓展联合培养

  鼓励培养单位加强校企合作力度,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同革新的原则,选择拥有肯定条件的行(企)业拓展联合招生和联合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水平。

  十2、支持拓展改革试点

  支持省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和培养单位结合行(企)业和地区人才需要,拓展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树立专业学位特点品牌。案例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改革试点效果将作为培养单位申请新增专业学位授权点及专业学位授权点按期评估的要紧内容。

  支持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拓展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加大对培养单位的指导,统筹撰写教程、拟定课程教学基本需要、建设案例库、按期拓展教学研讨等工作,推进本类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案例库建设和师资培训。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2025年11月4日

考研网,为考生提供考研时间,考研报名,考研培训辅导,院校专业信息,考研准考证打印,考研分数线,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复习资料,考研复试调剂,考研真题下载以及线上考研辅导课程学习。

Copyright(c)2018-2025 中国研究生考研网(https://www.sxpdj.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中国研究生考研网(https://www.sxpdj.com/) 版权所有